Timeline
公元 年 跨度 00年
图表跨度: 100年;单位: 1年;误差:+/-1年 JS

五帝 西周 东周 |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 十六国 南朝 北朝 五代十国 北宋 | 南宋 | 西夏 | 民国
文艺复兴 一战 二战

公元前78 - 22
公元 |-78 |-68 |-58 |-48 |-38 |-28 |-18 |-8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汉 (-2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西汉(214) (长安)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14) (长安)
苏武 (-140) + + + + + + + + + + + + + + + + + + + (-60) 苏武 (80)(陕西)
刘弗陵 (-94) + + + + + (-74) 刘弗陵 (20) (汉昭帝) 帝
刘询 (-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刘询 (43) (汉宣帝) 帝
陈汤 (-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陈汤 (41)? (字子公) (山东)
刘奭 (-7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刘奭 (41) (汉元帝) 帝
刘歆 (-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刘歆 (76) (字子骏) (江苏)
扬雄 (-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扬雄 (71)(四川)
王昭君 (-5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王昭君 (33)(湖北)
刘骜 (-5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刘骜 (44) (汉成帝) 帝
王莽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王莽 (68)(山东) 帝
刘秀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刘秀 (63) (汉光武帝) (湖北) 帝
耶稣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耶稣 (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元 |-78 |-68 |-58 |-48 |-38 |-28 |-18 |-8 |3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公元前78 - 22

五帝 西周 东周 |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 十六国 南朝 北朝 五代十国 北宋 | 南宋 | 西夏 | 民国
文艺复兴 一战 二战

朝代(公元前78 - 22年)
公元 干支 朝代 年号帝号 姓名
-80 辛丑 西汉 元凤 孝昭皇帝 刘弗陵
-74 丁未 西汉 元平 孝昭皇帝 刘弗陵
-74 丁未 西汉 废帝 刘贺
-73 戊申 西汉 本始 宣帝 刘询
-69 壬子 西汉 地节 宣帝 刘询
-65 丙辰 西汉 元康 宣帝 刘询
-61 庚申 西汉 神爵 宣帝 刘询
-57 甲子 西汉 五凤 宣帝 刘询
-53 戊辰 西汉 甘露 宣帝 刘询
-49 壬申 西汉 黄龙 宣帝 刘询
-48 癸酉 西汉 初元 元帝 刘奭
-43 戊寅 西汉 永光 元帝 刘奭
-38 癸未 西汉 建昭 元帝 刘奭
-33 戊子 西汉 竟宁 元帝 刘奭
-32 己丑 西汉 建始 成帝 统宗 刘骜
-28 癸巳 西汉 河平 成帝 统宗 刘骜
-24 丁酉 西汉 阳朔 成帝 统宗 刘骜
-20 辛丑 西汉 鸿嘉 成帝 统宗 刘骜
-16 乙巳 西汉 永始 成帝 统宗 刘骜
-12 己酉 西汉 元延 成帝 统宗 刘骜
-8 癸丑 西汉 绥和 成帝 统宗 刘骜
-6 乙卯 西汉 建平 孝哀皇帝 刘欣
-2 己未 西汉 元寿 孝哀皇帝 刘欣
1 辛酉 西汉 元始 平帝 刘衎
6 丙寅 西汉 居摄 - 儒子刘婴
8 戊辰 西汉 初始 - 儒子刘婴
9 己巳 始建国 - 王莽
14 甲戌 天凤 - 王莽
20 庚辰 地皇 - 王莽
大事记(公元前78 - 22年)
公元 干支
国内 | 国外
-77 甲辰 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楼兰王。介子与士卒俱赁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不意亲介子,介子佯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 ,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安归首,驰传至阙,
-76 乙巳 7月,发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者至北军,屯辽东郡。
-75 丙午 3月,乌桓犯塞,遣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击之。10月,乌桓复犯塞,复遣卫尉平陵侯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击之。
-74 丁未 2月,汉遣水衡都尉赵充国击匈奴,获匈奴西祁王。
-73--71 戊申 斯巴达克起义
-72 己酉 9月,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御史大夫昌水侯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云中郡太守富民侯田顺为虎牙将军,及卫尉平陵侯范明友,前将军龙额侯韩增凡五将军,兵十六万骑。校尉常惠持节入乌孙,护乌孙兵。
-71 庚戌 2月,五将军师发长安,击匈奴。御史大夫昌水侯田广明将四万余骑出西河郡,卫尉平陵侯范明友将三万余骑出张掖郡,前将军龙额侯韩增将三万余骑出云中郡,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将三万余骑出酒泉郡,云中郡太守富民侯田顺将三万余骑出五原郡,校尉常惠使护发兵乌孙西域,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咸击匈奴。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卫尉平陵侯范明友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前将军龙额侯韩增出塞一千二百余里,至乌员,斩首捕虏,至候山百余级。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兵当与乌孙合击匈
-70 辛亥 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数千人还。
-68 癸丑 2月,匈奴左大且渠与呼卢訾王各将万骑南旁塞猎,相逢俱入,行未到,会三骑亡降汉,言匈奴欲为寇。于是天子诏发骑屯要害处,使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将五千骑,分三队,出塞各数百里,捕得虏数千人而还。时匈奴亡其三骑,不敢入,即引去。匈奴又发两屯各万骑以备汉。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喜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郑吉、司马喜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王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郑吉等且罢兵,归渠犁田。收秋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王闻汉兵且至,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
-67 甲寅 西域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余民东徙,不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分田车师地以实之。11月,汉罢车骑将军,右将军屯兵。
-66 乙卯 匈奴怨诸国共击匈奴,遣左右大将各万骑屯田右地,欲以侵迫西域。
-65 丙辰 冯奉世以卫侯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都尉宋将言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城,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叛汉,从鄯善以西皆绝不通。冯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即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以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震西域。
-64 丁巳 匈奴遣左右奥楗各六千骑,与左大将再击汉之田车师城者,不能下。
-62 己未 8月,匈奴单于将十万余骑旁塞猎,至符奚庐山,欲入边寇。未至,会其民题除渠堂忘降汉言状,汉以为言兵鹿奚卢侯,而遣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将兵四万余骑屯缘边九郡备虏。9月,单于病呕血,因不敢入,还去,即罢兵。
-61 庚申 4月,西羌反。汉发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次飞射士,羽林孤儿,胡、越骑,三河郡、颍川郡、沛郡、淮阳郡、汝南郡材官,金城郡、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上郡骑士,羌骑诣金城郡。5月,遣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击西羌。7月,拜酒泉郡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与两将军并进。
-60 辛酉 6月,汉兵凡斩首羌虏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8月,羌虏降服,斩其首恶大豪杨玉、犹非首。9月,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郑吉相闻。郑吉发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王,口万二千人,小王、将十二人遂郑吉至河曲,颇有亡者,郑吉追斩之,遂将诣京师。郑吉便宜发诸国兵击破车师兜訾城,车师国尽归汉。10月,匈奴单于遣弟伊酋若王胜之入汉献见,贺正月,始和亲。
-59 壬戌 珠崖郡三县反。
-58 癸亥 6月,匈奴单于遣弟呼留若王胜之入汉朝见。
-56 乙丑 12月,匈奴呼速累单于乌厉温敦率众降汉。
-54 丁卯 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向汉称臣,遣弟右谷蠹王入侍。汉以边塞无寇,减戍卒什二。
-53 戊辰 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遣子右贤王珠娄渠堂入侍于汉,郅支单于呼屠吾斯亦遣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入侍于汉。1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遣弟左贤王入汉朝贺。
-52 己巳 5月,汉遣护军都尉张禄将兵击定珠崖郡反者。
-51 庚午 1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款五原塞,愿奉国珍朝汉。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入汉朝见天子。3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归匈奴。汉遣长乐卫尉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骑都尉虎将万六千骑送之。匈奴郅支单于呼屠吾斯率众远遁西方,遣使奉献于汉。12月,汉公主刘解忧自乌孙国归汉。
-50 辛未 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匈奴郅支单于呼屠吾斯俱遣使入汉朝献。
-49 壬申 2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入长安朝见汉天子。3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归匈奴。
-48 癸酉 珠崖郡反,汉遣兵击之。
-47 甲戌 珠崖郡复反,汉复遣兵击之。
-46 乙亥 2月,珠崖郡山南县反,汉兵死者凡万人,遂罢兵。
-42 己卯 8月,西羌反。汉遣右将军冯奉世击之。9月,汉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校并进。
-41 庚辰 2月,汉军凡斩首羌虏八千余级,西羌平,汉军罢。
-36 乙酉 8月,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发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匈奴郅支单于呼屠吾斯。 12月,汉军斩其首,传诣京师,悬蛮夷邸门。
-27 甲午 12月,牂柯郡夜郎县迫胁其旁二十二邑反。
-26 乙未 1月,汉遣牂柯郡太守陈立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夜郎县,平之。
-11 庚戌 中郎将光禄大夫段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击乌孙国,诛小昆弥太子。
5 乙丑 希腊奥林匹亚大火,宙斯神殿遭焚毁。
8 戊辰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14 甲戌 七月,王莽依照《周官》和《王制》的经文。设置卒正、连帅、大尹,职务同太守;置令、属长,职同都尉;以置州牧,皇帝接见他们的礼仪同三公。七月——益州夷不堪扰,起兵反莽,杀益州大尹程降。五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前往镇压,连年不克。
15 乙亥 五月,王莽遣使王咸至匈奴单于庭,陈说王莽威德,谕说匈奴单于改为恭奴单于。单于贪王莽赂赠的金币,故曲听之,然寇边如故。
16 丙子 十月,五莽遣平蛮将军冯茂攻打句町,因未能取胜,王莽将其征还,下狱而死。
17 丁丑 绿林军在湖北绿林山发动起义。
18 戊寅 赤眉军兵起。
相关资料(公元前78 - 22年)
柏杨
西安博物院
司马光(北宋)
班固(东汉)

qq: 188693034
Copyright 200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4795号